DB23∕T 3815-2024 流态粉煤灰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黑龙江省)

ID

43D1C5D310FF48438400632097598F5B

文件大小(MB)

0.36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93.080.99,CCS P 66 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815—2024,流态粉煤灰路基设 计与施工技术规范,2024 - 08 - 30 发布 2024 - 09 - 30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3/T 3815—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材料要求 1,粉煤灰 1,水泥 2,水 .2,外加剂 2,5 配合比设计 2,配合比方案制定 .2,混合料设计 2,6 施工工艺 2,施工前准备 2,混合料拌和 4,混合料的运输 5,混合料的浇筑 5,混合料的养生 5,混合料的防冻层设置 5,7 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5,一般规定 .5,质量控制与验收 .6,DB23/T 3815—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交投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公投中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绥庆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鹤伊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庆波、成刚、张扬、何占伟、刘双、李猛、高宏双、尤丹峰、赵永辉、刘洪,伟、李晶华、刘慧敏、王立超、李梓豪、费燕华、李新宇、代双超、苏文娟、王剑伦、丁荣宇、刘磊、,高振东、刘亚男、王寒夫、张明宇、朱学文、武铁雷、李艳、韩松、陈思、卢欣欣、梁嘉浩、王晨、常,野、于宵、张波、韩微,DB23/T 3815—2024,1,流态粉煤灰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流态粉煤灰混合料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工程流态粉煤灰混合料路基(台背)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附条文说明),JGJ/T 7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流态粉煤灰混合料,将粉煤灰、水泥、水与外加剂混合形成的具有较好流动性的混合料,4 材料要求,粉煤灰,4.1.1 粉煤灰分类应符合GB/T 1596 规定的F 类粉煤灰与C 类粉煤灰分类标准。施工使用的粉煤灰技,术要求应按表 1 执行,表1 粉煤灰技术要求,项目 技术指标,SiO2,Al2O3和Fe2O3总量(%),F类粉煤灰 ≥ 70.0,C类粉煤灰 ≥ 50.0,DB23/T 3815—2024,2,表1 粉煤灰技术要求(续),项目 技术指标,烧失量(%),F类粉煤灰,≤ 8.0,C类粉煤灰,SO3质量分数(%),F类粉煤灰,≤ 3.0,C类粉煤灰,4.1.2 当使用湿粉煤灰时,其含水量不应超过35 %,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GB 175规定的要求,水,用于施工的水应符合JGJ 63规定的要求,外加剂,外加剂主要为减水剂,减水剂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GB 8076规定的要求,5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方案制定,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稠度及抗冻性应按表 2 执行。通过配合比试验选择合适的粉煤灰与水泥比例,确定水的最佳用量,表2 抗压强度、稠度及抗冻性设计要求,项目 技术标准 试验方法,抗压强度(MPa),7 d ≥ 0.5,JGJ/T 70,28 d ≥ 1.0,稠度(mm) 100 ~ 200 JGJ/T 70,抗冻性,5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 25 %,且质量损失率≤ 5 %,JGJ/T 70,混合料设计,5.2.1 根据设计稠度确定水的用量,5.2.2 按照4 种 ~ 5 种不同水泥剂量配制混合料,其中水泥用量为粉煤灰与水泥总量的5 % ~ 10 %,5.2.3 选择各项性能满足要求且水泥用量最低的配合比作为混合料设计配合比,6 施工工艺,施工前准备,6.1.1 材料准备,DB23/T 3815—2024,3,6.1.1.1 施工前应对每种原材料的来源与质量进行检查,货源提供方应提供原材料的出厂检测试验报,告。所有原材料应按标准进行抽样检测,原材料来源与质量检查合格后购入,6.1.1.2 各种原材料在施工开始前须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原材料应符合第4 章中相关规定,原,材料检查频率应按表 3 执行,表3 原材料检查,检查种类 要求 检查频率(批),水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 60 t,粉煤灰 ≤ 200 t,外加剂 ≤ 5 t,6.1.1.3 各种原材料在施工开始前须确认原材料各自的存放位置,存放位置应进行防潮处理并设置防,水与排水措施,6.1.1.4 原材料进场时不应变更品种与产地,如有改变,应重新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1.2 拌和设备,流态粉煤灰混合料生产时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和,6.1.3 施工设备,施工需配备的设备,宜按表 4 执行,表4 施工设备,设备名……

……